找到相关内容35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修行的前准备

    见四圣谛,即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与导向灭苦的圣道。诚然,这是平安的归依处,是最上的归依处。依此归依处,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无比真理 世间和世间的生因世间之灭的幸福和他的方便之道未知真谛时人是痴迷的 於诸道之中,圣道最胜;这是唯一的道路,再无其他知见清净之道。实践此道能令魔王迷惑。实践此道,你将能灭苦。 戒律 亲近恶戒者不与持戒的为友,无知者不见犯事的过咎,充满邪见思维,诸根不防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3849253.html
  • 生活中的禅修

    黏着任何外境或现象,不被感受、念头拉着跑。例如,身体病痛时能不生气,因为有很强的觉性,习气不再产生。七觉支之后是修道位的圣道圣道是中道,是生活中的一种实践。第一正见,要有正确的因果观念,正确的原因...人修到四禅定不能开悟,因为卷入喜悦中,生起对禅定的贪着,觉性显现不出来。觉知行则不同,喜悦同样产生,当下继续觉知肢体仍在动,故此时喜悦只是喜悦,内心一直保持觉性。以此方法能突破修行上的障碍,不管狂喜、...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052868.html
  • 南传《大般涅盘经》述略

    五力、七菩提分、圣道分。”(第188页至189页)   四、《第四诵品》,记佛从犍荼村到脚俱多河的行事   佛每到一处,都说什么是戒,什么是定,什么是慧,以及修持戒定慧而达到解脱的...有无“圣道”,除此以外均为“空谈”。须跋皈依受戒,成了佛的最后一名弟子。   六、《第六诵品》,记佛涅盘前后的情况   佛在临终前对阿难说,你们...

    陈士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4660689.html
  • 论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涅槃方便,圣道;三者、一切善语、实语,助圣道者,所谓八万四千法家,十二部经。四藏:所谓阿含,阿毗昙、毗尼、杂藏;摩诃般若波罗蜜等诸摩诃衍经,皆名为法。此中求法者,读诵,书写、正忆念,如是等洽众生心病...深妙而辞不具足,以是故,说妙义好语。离三毒垢故,但说正法,不离非法,是名清净。圣道分、六波罗蜜备故,名为具足。  破侨慢者,是菩萨出家持戒,说法能断众疑,或时自恃而生侨慢。是时应作是念:我剃头著染农...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5166311.html
  • 论随喜福德

    自度故起,所谓四念处,乃至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菩萨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功德,为调一切众生,为净一切众生,为度一叨众生故起。”  慧命须菩提白弥勒菩萨言:“……若有善男子行菩萨乘...,以取相得法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邪回向,若邪回向,诸佛所不称誉,用是邪回向,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能具足四念处乃至圣道分,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乃至不错谬法、常舍行,...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466322.html
  • 菩萨应善通达诸法相

    足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波罗蜜,无相故。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圣道分;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波罗蜜,无相故。是菩萨无相故,自具足是诸善法,亦教他人令具足善法,...学四圣谛,十二因缘法,能学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学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圣道分,能学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色相,知色生灭,知色如三石何知色相?知色毕竟空...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3567265.html
  • 阿含经研究——基本课文五篇

    人们不能依此归依处而解脱一切苦。 归依佛法僧者,以道智得见四圣谛, 即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与导向灭苦的圣道。 诚然,这是平安的归依处, 是最上的...之中,圣道最胜; 这是唯一的道路, 再无其他知见清净之道。 实践此道能令魔王迷惑。 实践此道,你将能灭苦。 戒律 亲近恶戒者不与持戒的为友...

    徐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0367889.html
  • 小乘禅定的修行大纲

    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圣道支,也译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正道。《俱舍论》卷二十五说:“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而道品的说法,《...七法是它的支分,所以叫作支。《瑜伽师地论》卷二九也说,如实的觉慧用这七法为支,所以叫作觉支。  7.正道  亦称支正道,圣道圣道。指种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架解脱的正确方法和途径:①正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0468561.html
  • 介绍两段欧洲人的佛教言论

    还可以看出许多欧洲人关於佛教的思想。如欧洲人以圣道总括佛法,欧洲人不重宗教的规章仪式而重在本性的研究,欧洲人以实行修定为学佛的下手方法,欧洲人有由佛像之美术而信仰佛教者,欧洲人已由小乘佛教而倾向大乘...三分之一已接受其教义,即‘佛法’是,并勉图遵行其道,即‘圣道’是。   此等教义传布到欧洲,是势不能免,因此引起东方西方间之一种必要的比较,两方各有所长,彼等的理想是互相辅助而非互相敌对的。...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90487374.html
  • 《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

    觉支、圣道、入出息念、三学、四证净等十事”。这十七事构成佛法最核心的主题术语。另外,汇集与解释佛法术语所编成的“异门”也构成佛法知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最后针对...13. 七觉支、14. 圣道、15. 入出息念、16. 三学、17. 四证净。   三、《杂阿含经》中“境”“智”两大知识系统   《瑜伽师地论.摄事...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647084.html